【行健村 人文生態】 文/ 行健人文工作寮
牛頭橋
行健村一共有五座的牛頭橋,在安農溪上有田心橋、健隱橋、義隱橋等三座,行健溪上有二萬五橋、健富橋等二座,牛頭橋在86年由當時省長宋楚瑜主持通車典禮,牛頭橋的造型,在橋欄上我們可以看到戴斗笠的農夫頭部意象,下面有水牛頭及米籮,因為行健村的主要產業是農業,早期無機器多以人力與水牛從事開墾和耕作,牛頭是為了感念水牛對這塊土地的辛苦奉獻,另外米籮裡有滿滿的稻穀,表示好年冬大豐收,米籮上貼有「春」和「滿」的斗方,這是過去農家過年風俗,因為豐收穀倉裝滿滿,大家都春大錢。
安農溪兩岸堤防設有自行車道與環溪道路,自行車道全長約10公里,綠帶則是做為區分自行車道與水防道路之分界,寬度為七公尺寬,稱「七米綠帶」。綠帶上植有鐵冬青、光臘樹、落羽松、山肉桂、大葉山欖等喬木。
水防道路(防汛道路)
平時為一般交通用道,在水災或其他在害發生的時候,做為防汛救災首要的緊急道路。
鐵冬青
別名:白沈香、白銀香、馬口樹、圓葉冬青、白銀。產地:中國、日本、韓國、台灣以及中南半島等地。樹皮為灰綠色,枝條光滑。在秋、冬結果,於十一、十二月時成熟,果實為紅色,耀眼亮麗,種子十分細小。樹皮含有鞣質,可供作染劑,樹形純淨優雅,適合做為行道樹、庭園綠化的遮蔭或用做為盆栽觀景樹種。鐵冬青亦有人稱為「救必應」,在民間有治療的功效,據說樹皮還有根與葉可以入藥,可以治療感冒高熱以及各種炎症,一般製為涼茶飲用。
落羽松
在國內(亞熱帶氣候)平地多以常綠植物為主(榕樹之類的),落羽松對季節反應非常明顯,可以說是「四季分明」,春天萌芽呈現淺綠色樹葉、夏天為茂密的深綠色、秋天轉為黃色、冬天則樹葉變成咖啡色,最後樹葉掉光變成枯枝,在台灣通常只能在海拔稍微高一點的地方才能見到。
光臘樹
別名有台灣光蠟樹、白蠟樹、白雞油、脫皮樹、山苦楝、台灣白蠟樹等,它的原產地在台灣,是台灣的特有種,花為黃白色,果仁可以食用,適合作為庭園樹、行道樹及誘蝶樹,木材也是非常好的家具材料。他的樹汁則是獨角仙成蟲特別喜愛的食物,成蟲獨角仙鑽出地底後,即靠吸食光腊樹汁存活,因此必須尋找有光腊樹的地方生存及交配,完成孕育下一代任務,光臘樹可說是獨角仙最喜歡棲息的環境,夏天時此處常常可見到獨角仙。
大葉山欖
在噶瑪蘭族的聚落中,常可見到高大的大葉山欖,因此有人認為有大葉山欖的地方就有噶瑪蘭人,所以大葉山欖成為噶瑪蘭人凝聚族群意識的象徵,例如五結鄉的流流社就有百年的大葉山欖;它跟蘭嶼達悟族的生活也息息相關,因此它的果實有『蘭嶼芒果』的別稱,可食用,達悟族也用它的樹幹來製作拼板舟的船艏、船尾板、船槳及坐墊等暫時性的木釘。
安農溪:安農溪原名電火溪,日治時期,日本人為設立水力發電廠,在蘭陽溪上遊截流引水入清水發電廠,鑿山洞引水到九芎湖經沉沙過程,再提供送埤發電廠發電後之「尾水道」是為「電火溪」之由來,其不僅照亮蘭陽平原,也提供農作灌溉之主流,安農溪長約二十公里,年平均出水量每秒約二十立方公尺。早期因未經整治,僅部分段落施設土堤,所以常因夏季颱風及暴雨,造成溪水氾濫,淹沒兩岸的農田及房屋,嚴重危害當地居民生命、財產安全。直到民國67年左右,當時省主席林洋港先生親臨三星鄉勘災後,認為這條溪雖有發電及灌溉功能,但卻常傷害農民和土地的安全,為了使農民能夠安居樂業,維護生命財產的安全,安心來發展農業,因此改名為「安農溪」,後來陸續進行河川整治及堤防工程,如今成為真正名符其實的安農溪。
魚梯、泛舟
魚梯是為了幫助回游性魚類能在人工的水利環境中生存的設施,使魚類逆流而上。安農溪上的魚梯另一功能做為泛舟滑道使用,較於臺灣其他地方泛舟聖地(秀姑巒溪、荖濃溪)相對安全。對泛舟有興趣者,在考慮秀姑巒溪或荖濃溪之餘,希望亦能參考安農溪的泛舟活動。
行健村南有安農溪、北有行健溪,二條溪由西向東流經本村,水源充足且排水良好,而擁有發展農業的天然優勢。為了供給隔壁萬富村及下游的農田的灌溉用水,於民國48年設置了萬富圳渠水利工程;將安農溪的水分引入萬富渠(南北向),灌溉萬富地區的農田。
萬富圳渠首工
主要功能是將安農溪的水分流及調節水量,將一部分引入萬富渠,於枯水期可以調節分區供水,洪汛期時可以制水防洪。
倒虹吸工
萬富渠在通過行健溪河道時,施作了倒虹吸工,使萬富渠在行健溪底下流過,透過兩端的位差產生虹吸原理(大氣壓力),以及圳渠與地下涵管斷面積不同、流速不同的喉管原理,來維持水量及流速,供應對下游的農田灌溉水源。
高接梨(梨花撐傘)
高接梨一般來說母樹為橫山梨(粗梨),接枝使用日本進口或是梨山的梨種(因為是接枝的所以種植較費工夫且成本也較高)。使用橫山梨為母樹之原因是,橫山梨的枝幹較為強壯且較能抵抗病蟲害侵襲,橫山梨果實較為粗澀、甜度低,寄接梨的品種主要為幸水、豐水、新世紀及新興梨等,所長出的果實較大、口感較脆、甜份高、水分也較多。三星地區因為嫁接後開花期時常下雨,為了保護梨花不受雨水沖刷,影向授粉及結果,所以架了小傘防止雨水造成的傷害。
廣州仔橋利用風車(風力發電)、太陽能板及蓄電設備,以大自然的陽光、風力等綠色能源,來供應橋樑的夜間照明電力。不僅響應節能減碳與環境生態保護世界潮流,也為村民提供綠能生活最佳示範。
石頭厝
先人來此開墾定區,建造房屋所使用的大多都是就地取材,大多都使用隨處可見的石頭,經過砌石技藝,再使用少量的石灰泥填縫,堆砌成堅固的石頭厝。
該棟石頭厝,在40幾年前是一間『柑仔店』,是廣州仔人購買日常用品以及農閒聚集的地方。一旦人多,嘴也跟著多,八卦小道消息也多接踵而至。
隨著時代轉變與農地重劃,原屋主離開此地,這棟石頭厝荒廢無人管理,屋頂因風在遭受破壞,僅剩原石堆砌的牆壁歷經時間與災害的考驗,仍完好如初。
現任屋主購得這塊土地後,覺得此屋有深具人文意義,極有保存之價值,利用生態材料及工法融入農村景觀,保留原本石頭厝的牆面,運用現代建築工具/材料進行整修。
生態特色
地面用小小石頭鋪設,而非使用水泥,確保排水性良好。圍籬種植觀音竹,而非磚塊牆圍籬。夏天時會有青蛙、蚱蜢、蟋蟀所構成的天籟之聲;也有機會出現螢火蟲。
水井
此地住戶最初來此開墾時,哪裡有水流出(湧泉、地下水居多)就直接在哪居住下來。為了取水方便多會設置水井或是幫浦;近期有了自來水之後則較少使用。
樹上的保特瓶
為了使樹枝減緩往上長的速度(要使其往平的方向長),在較低的枝幹上掛了小桶子,調整樹枝生長的方向。在葉子長密後,其樹蔭覆蓋的範圍較大,乘涼的範圍也較大。調整樹枝最常見的手法是用鐵絲去控制,雖然也能達到效果,但對植物的健康其實是一種危害。
春聯的形式包括
「斗方」:用方形紅紙豎立成菱形書寫「春」「福」「滿」等字樣貼在內門或米缸上叫做「斗方」。
「門心」:貼於大門兩扉的叫做「門心」,等於古代的「神荼」與「鬱壘」。
「春條」:單條書寫四字吉語如「恭賀新禧」、「抬頭見喜」等貼於房門上的稱之為「春條」。
「框對」:貼於大門左右柱或壁上的叫做「框對」,分為上聯和下聯,即一般俗稱的「春聯」。
「橫披」:貼於門楣的橫木或壁上的叫做「橫披」。
如有任何疑問,歡迎來電洽詢:03-989-2125。
「橫披」:貼於門楣的橫木或壁上的叫做「橫披」。
如有任何疑問,歡迎來電洽詢:03-989-2125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